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2025-04-30 21:32:39

2025年西班牙超级杯比赛结果

朋友们好,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2025年西班牙超级杯比赛结果展开,同时会为您解答与2025年西班牙超级杯比赛结果相关的常见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下面进入正题!

朋友们好,今天的文章主要讲解日本足球注册人口8000人有多少名的相关内容,并且会分析有人知道中国足球球员注册人数吗的实践经验。

本文目录

  1. 有人知道中国足球球员注册人数吗
  2. 球经不懂说足球
  3.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日本,这个在亚洲足球版图上崛起的国家,其足球事业的发展历程引人注目。据最新数据显示,日本足球注册人口仅为8000人。这个数字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日本足球的崛起之路。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这一现象,以期为广大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的日本足球。

一、足球人口背后的原因

1.人口基数与足球普及程度

日本是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但在足球注册人口仅为8000人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出,足球在日本并没有达到全民普及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人口基数大,足球普及程度不高所导致的。

2.足球文化的影响

日本足球文化的独特性,使其在足球注册人口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足球文化方面,日本足球更注重竞技性、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而非足球本身。这种文化背景下,足球爱好者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相对较低。

3.足球基础设施的不足

日本足球基础设施的不足,也是导致足球注册人口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足球场地、足球器材等基础设施相对匮乏,这使得许多潜在足球爱好者无法接触到足球运动。

二、日本足球的成功之道

1.重视青训体系

日本足球的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青训体系。在日本,从小学到大学,足球培训体系贯穿始终。这一体系为日本足球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足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引进国外优秀教练

日本足球在引进国外优秀教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教练的到来,为日本足球带来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技术,使得日本球员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足球产业的发展

日本足球产业的发展,为足球注册人口的增加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足球产业方面,日本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足球产品和服务。

三、启示与借鉴

1.足球普及与人才培养

我国足球在普及程度和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借鉴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加大足球普及力度,提高足球人才培养质量。

2.足球文化与基础设施

足球文化对足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应借鉴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弘扬足球文化,同时加大足球基础设施投入,为足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足球环境。

3.青训体系与产业发展

我国足球应重视青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优秀足球人才。加大足球产业发展力度,为足球爱好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日本足球注册人口仅为8000人,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日本足球的崛起之路。通过借鉴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我国足球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我国足球事业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有人知道中国足球球员注册人数吗

权威统计显示,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而随后五年下滑为61万人,当2000年至2005年时数量下降到18万人,目前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只有可怜的数千人。

据知情人透露,中国足协曾经发放一份中国足球问卷调查,在这个问卷调查是全面揭示目前中国足球真实现状的工具,每份问卷长达35页。

被体育总局以及中国足协称为——中国足球家底大调查。据这个调查透露出的准确数据,全国目前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只有8000人,与越南的5万人比都显得很逊色。

报报道称,这次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各地球员数量、各级足球比赛数量,而教练员人数以及级别、各地标准球场数量等相关数据都被要求各地体育局如实填写。这个调查甚至包括各地体育设施可以承办哪些级别的大型体育比赛,学校以及地方业余足球比赛开展情况等。

各国足协每年都会对各自足球人口有动态的跟踪和统计,这几年大家都在说中国足球底子薄、注册球员人输少,但具体目前全国有多少注册球员,这次中国足协通过这个大型的调查给出了准确答案——8000人!

我们的足球人口远不能与拥有50万注册球员的日本比,就是越南的足球人口也达到了5万人。而法国2011年注册的足球人口达到146万。

扩展资料

中国足球人口一直很难有效统计,以北京顺义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参照。这里现在大约有100万常住人口,自1994年中国足球启动职业联赛以来,从来没有一位球员直接来自顺义。这里是片职业足球的荒漠,却是业余足球的热土。

1993年去年6月9日,顺义足协成立,随即筹备和举办秋季和春季顺超联赛,搞得轰轰烈烈。今年9月24日、25日,他们举办了第一届京津冀足球邀请赛,有4支球队参加,两支来自顺义,另两支分别来自天津和河北。顺义足协免费为客队提供食宿。

在场边,顺义足协副主席张巨兵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无法继续举办秋季联赛了,因为报名参加的队伍太多了。“有七八十支队伍报名参加我们的联赛。我们足协的人力、物力严重不足,应付不了那么多队伍。”他说。

顺义现在大约有100支业余球队,以及2000多名经常踢球的人,即所谓的“足球人口”。

“从我们顺义的情况推算,我国的足球人口绝对不止三五万人,”张巨兵说,“过去那些民间踢球人士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不受关注。如今足球改革忽如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哦,我们原来有很多人踢球呢!”

根据国际足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足球人口已经多达2600多万人,绝对世界第一。对于这个数字,中国足球界普遍表示质疑。如果按照顺义每500个人出一个足球人口的比率笼统计算,中国人中大约有260万足球人口。

而据常年关注草根足球的魔仁体育有关专家估算,在北京至少有20万人常年踢球,全国范围内的足球人口最少也有200万。

200万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了,几乎是四届世界杯冠军意大利足球人口的两倍。按照20万人出一个世界级球星的概率计算,我们基本也能凑出一支世界级的国家队了。

可见,导致国足疲软的原因不是足球人口数量不够。问题出在足球人口质量不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足球,何时带给国人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足球人口不缺数量缺质量

球经不懂说足球

前言: “冯巩大战”还在继续,想起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贴出来凑个热闹。

因为世界杯,这个夏天注定是激情和疯狂的。

因为足球,免不了又是一番口诛笔伐。

这不,冰岛队1:1平了阿根廷队,冰岛人民没有疯,但朋友圈和微信群疯了。大家在给冰岛队送上祝福的同时,对中国国足开始了毫不留情地鄙视。

段子一:罗纳尔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没缓过来。 齐达内退役了,法国足球12年没缓过来。巴乔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没缓过来。 克鲁伊夫退役了,荷兰足球20多年没缓过来。 高俅退役了,中国足球将近一千年都没缓过来!

段子二:回想当年日本人为了从五星巴西学习足球经验,请巴西人来本国执教,归化巴西球员,结果日本足球成了亚洲一流,世界杯常客。

若干年后中国也效仿日本,选择了四星意大利,请来了里皮,卡佩罗,卡纳瓦罗当教练,效果也立竿见影,中国把意大利带出了世界杯。

段子三:因为伊拉克那年拿亚洲冠军,但国家被美帝干出了翔。意大利拿完世界冠军,经济就崩了。希腊那年拿了欧洲杯,然后就破产了。德国拿完世界杯,难民潮就来了。北宋刚发现世界巨星高俅,皇帝就让金国抓了。明白了吧?那么多年来,一直忍辱负重,守护国运,让中国稳定发展的护国法师是谁?大声喊出四个字:中国男足!!!特朗普你晓得了吧,有中国男足在,岂容你得逞!

看见没有,虽然世界杯没有中国队,但是催生了无数的段子手,谋杀了不少的流量。国足没有在绿茵场上挥洒激情带动国人疯狂,大家在手机上照样玩的嗨皮,连一些伪球迷都准备了装逼宝典,毕竟在这个火热的夏天里,男人不谈几句足球,似乎有点索然寡味。

然而遗憾的是,我就是那个索然寡味的人了。对于足球,可谓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不要说踢,连基本的规则都浑然不知,简直就是白痴一个。当然不懂也好,我不用熬夜看球,也不用跟着球队一会高兴一会痛苦,更不用为中国足球操碎了心。当然,我也不会不懂装懂当一个伪球迷,要知当伪球迷是有风险的,如果一不留神说漏了嘴,满口金牙齿开黄腔不说,还会在真球迷面前自取其辱。足球之于我,兴起之时,凑凑热闹就行,跟着别人喝点啤酒,嗦点小龙虾,感受一下激情足以。装逼,多累!装了老板又不加薪,酒水又不打折,何苦呢?!

在老家,对某种事物不懂的人有一句俚语可形容:球经不懂。不懂足球可谓是真的球经不懂了,然而对足球球经不懂的我,还是想谈谈足球,当然不是足球本身,而是有关足球的故事。

9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中国甲A联赛正如火如荼,一位女孩问我懂不懂足球,我很诚实的回答不懂!没想到女孩对我说了一句令我终身难忘的话:不懂足球的男生应该被歧视!当时心里一紧,什么?歧视,这个词的贬义可不一般,之前我只知道有种族歧视,有色人种为了免于歧视付出了多少血与泪的代价,时至今日,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现在居然还有 体育 爱好的歧视,这是为什么呢?我当时没有想明白,心里嘀咕,足球不就是一种球嘛,不懂就要被歧视,足球有那么大的魅力和魔力吗?

祖上世代都是地球修理工,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童年是在泥巴中摸爬滚打渡过的,如果跳房子,打沙包,爬树,滚铁环也算 体育 运动的话,那 体育 运动的启蒙还不算一片空白。小学自然是在村小上的,学校的操场是坑坑洼洼的土坝子,一到雨天就满地泥泞,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没有篮球架,没有乒乓球台, 体育 课大多数时候就是放羊,几个憋气的皮球(不知道是什么球)根本吸引不了我们的注意力,女生跳绳踢毽子,男生就野一些,斗鸡,跳罗汉,在学校的后山上捉迷藏。如果那时你要问,你踢足球吗?我肯定是一脸懵逼,足球,什么鬼啊?!

初中的时候倒是见到球的真身了,但还是只有篮球和乒乓球,可升学的压力实在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时一门心思想要跳出农门,农村那么苦逼,读书是唯一出路,可那时读书是死读,苦读,就连上 体育 课都要偷偷跑回教室看书,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打球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成绩不怎么好,基本上已经放弃升学的希望了。我记得当时对那些考试无任何加分帮助的课程,我们统统称之为“豆芽课”,作为一个乡野孩子,吃素是家常便饭,不喜欢的,做梦都想吃肉啊!语数外物理化学当之无愧是学习中的荤菜课了,学好了,升学的希望大大增加,中考又不考 体育 ,怎么会浪费时间去打球呢?

高中更苦逼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血淋漓的口号直接告诉你不能踢球,踢球无意义谋杀自己的分数。偶尔心情烦躁之时,远远地站在操场边上看看其他的同学(多半是城里长大的)踢球,常常是没过多久,一种莫名的慌张和更大的失落占据了整个身心,哪还有心思看球呢?还不如回教室看书吧,能学进去也好,出神也罢,反正手里捧着书本心里才觉得踏实。

还好,我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代价之一就是球经不懂,但是我心里很坦诚,懂不懂球不重要,歧视与否也不重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勇敢接受就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在青少年时期一旦错过就基本上永远错过了,且不可逆转,近视的我不想再去踢足球,其他竞技类 体育 活动也基本上不参加,从大学到现在,最多的运动就是徒步了,其他的运动不是不想玩,是玩不转,并且人到中年了也不想再折腾,我经常自我安慰岁月静好。

虽然个人的命运沉浮微不足道,却也是这个时代的某个缩影,从自己的经历也看到了中国足球长期衰弱的一面。那时的农村孩子要靠足球出人头地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是放到现在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农村孩子难,城里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看看你周围,有几个孩子在专门练习足球呢?塞满他们课余时间的是各种补习班,高考是唯一指挥棒,升学才是出路,分数才是硬道理。不要看很多人说起中国足球头头是道,但更多的是嘴炮,你叫他把孩子送去专门练习足球,为中国足球贡献一点力量,估计打死也不愿,足球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爱好和茶余饭后的谈资,算不上什么体面的职业。 据2011年的权威足球人口调查,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数量为8000人,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拥有十四亿人口,但自愿从事足球行业的人却不足万人,而当时日本的注册球员数量为50万,法国为146万,就连足球弱国越南都有足足5万人。你想想看,挑选11名精英球员,是从数以万计中挑选简单还是从不足万人中挑选简单呢?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注册球员的数量不是绝对的优势,冰岛人口才30余万,但别人的足球照样踢得风生水起,实际情况是参加世界杯的这支球队,绝大多数都是职业球员,这个国家人口虽少,但B级教练有600多人,平均400多人就拥有一个,大大小小的球场也是遍布全国,踢球非常方便的。正因为如此,冰岛的足球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远非段子手们所说的兼职球员的导演工人牙医干掉了不可一世的梅西率领的阿根廷,把冰岛队宣传成一个业余球队创造奇迹是可笑的,是中国足球以及球迷伪球迷自己阳痿后又想高潮迭起的一次集体意淫。

导致中国足球差劲的原因还有很多,一个球经不懂的人不可能想得到,我只是从自己的切身经历谈一下感受,也算是愧对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的一个交代,至于为什么要受到歧视我还是没有想明白。算了,不用理会了,这辈子不踢球不看球肯定是无法明白的,我只想说,足球当然要从娃娃抓起,但请不要意会错了,足球是用来踢的,不是用来练操的,没有足球肯定不行,一人一个足球更是荒唐透顶。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外部环境 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 (二)“中庸之道” 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三)自大与自卑 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 (四)没有团队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 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 (五)没有层次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 (六)不敢负责 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 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七)要面子 人们常用“死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 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 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八)太在意外界说法 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 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 (九)不敢说话 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 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 (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荷兰,多少个德国?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就能见到一个足球场,而且相隔不远,很快就能见到第二个球场。不管到哪里,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多小孩子究竟在干什么?那么多城市为什么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找不出来?可在中国就很少能见到的场景。 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 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 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拜金主义 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 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赌球”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

回答时间:2011-10-23 21:17:56

今天的日本足球注册人口8000人有多少名和有人知道中国足球球员注册人数吗话题到这里告一段落,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2025年西班牙超级杯比赛结果和2025年西班牙超级杯比赛结果的内容分享到此为止,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上一条:已经是第一条了
下一条:广告片/专题片/汇报片